(拟稿人:张宁)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荔县立足农业大县实际,坚持加大财政统筹力度、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强化乡镇财政监管多点发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是多点发力,提升财政支持乡村振兴保障能力。始终坚持“三个统筹”,确保财政资金向乡村振兴领域配置。统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按照“安排一定规模的本级衔接资金,保持投入力度总体稳定”的编制要求,足额安排一般公共预算乡村振兴衔接县级配套资金,同时,按照“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要求,足额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支出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资金。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本级财力。在将上级提前下达的各类转移支付全部编入年初预算的基础上,在本级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设立农业高质量发展县级专项资金,足额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保险费补贴、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干部报酬等县级配套资金。统筹实施项目源头整合。围绕中省市涉农专项投入的重点领域,协调部门单位结合年度确定实施的重点项目,实施项目源头规划整合,提升涉农项目申报通过率,为全县乡村振兴争取中国福彩网_中福在线-千万大奖等你的上级支持。
二是创新方式,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作用。围绕破解“三农”以及中小微企业发展融资难题,成立全省首家县级政银担办事处以及启成担保公司。通过整合财政资金以风险补偿为支点,累计撬动银行支农支小信贷资金8.7亿元,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助力帮企纾困提供了重要支撑。紧扣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对标全县“粮食、冬枣、高石脆瓜、黄花菜、红萝卜等5个特色产业聚集区”,优化整合财政资金探索打造集“科研育苗、标化生产、收储加工、产销对接、品牌建设、农旅融合以及农资、农技、农险、农贷等涉农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服务“三农”大荔模式,助力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做优做强,以“羌白、韦林产销一体化园区”为示范样板的新型服务“三农”模式初见成效。
三是强化监管,把好财政资金最后一道关口。在全省整县率先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财政所建设,从“业务、内务、效能”三个维度,量化细化23项76条创建指标,进一步充实完善了乡镇财政职能,增强了财政监督力度和深度,特别是在规范镇村财务管理方面,借鉴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制度,在县财政局设立稽核股,在财政所设立资金监管员,将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的各类涉农资金、乡镇本级组织的收入和安排的支出,以及村集体收入,全部纳入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通过季度专项稽核、重大项目资金重点稽核和财政所之间交叉稽核,对项目资金的申报审批、使用过程、公开公示进行全程监管,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监管机制,实现了涉农资金财政监管服务由“最后一公里”迈进“最后一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