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彩网_中福在线-千万大奖等你

图片

图片

【每周荐读】111期 长征,一群年轻人的突围(连载二)

来源:渭南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1-03-29 09:00

“既瞒住了蒋介石,也瞒住了自己人”

但在1934年秋天,共产党正处于危机之中。在中国赣南的角落,革命根据地正越缩越小。1933年,为第五次“围剿”革命根据地,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自任“剿匪”总司令。国民党部署建造了大量碉堡,包围中央苏区,切断贸易。这个由德国军事顾问提出的新战术,让蒋介石得意,“共产党人已是四面楚歌”。

1934年10月10日,《民国日报》发表社论,称“共匪土崩瓦解已指日可待”。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个秘密转移计划早在酝酿。那段时间,在红军司令部所在地,人们见面总说“转移的时间要到了”,有时还互相问:“你走吗?”

红军出发的队伍庞大而杂乱,“就像大搬家一样”。以中央机关的辎重队伍为例,约几千名挑夫挑着苏区的印刷机、造子弹机器、重新装填空弹筒的压床、装满文件的箱子,还有大量银元、金条、大米、药品、备用的枪炮、收发报机、电话设备、电话线等。后来的战役证明,这些沉重的物品使得队伍行动缓慢,一些装备、文件、衣服不得不沿途丢弃。

当时被排除在决策层之外的毛泽东,在中央机关纵队出发几天后才与其他队伍出发。

焦虑的情绪很快在队伍里蔓延。开国上将杨成武当时担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委,他在长征出发两天后就遇到战士的询问:“我们已经走了两天了。我们究竟要往哪儿走啊?我们还要这样走多少天啊?”他只能回答:“目前朝西北方向行进,将冲破敌人的封锁。”

同样跟着走的还有出发时48岁的董必武,他在红军队伍里岁数较大。“转移到什么地方、经过什么路线、走多久等都是军事上的秘密”,他后来在回忆文章里一连问了自己几个假设,发现假使出发前就知道此后的种种,“是不是同样的坚决想随军出发呢?这都不能悬揣”。

后来的遵义会议决议将这次撤退与转移定义为“仓促的出动”:中国福彩网_中福在线-千万大奖等你为什么退出中央苏区、当前任务怎样、到何处去等基本的任务与方向问题,始终秘而不宣。留守在根据地江西于都城里的人也意识到情况非常,他们看到成千上万的军人集结又离开。

实际上,除了中央红军中最高级的指挥员,约8万名战士并不知晓今后将要执行什么任务。在长征结束近50年后,74岁的曾宪辉还能回忆当时出发时的行装:5磅大米的干粮袋、100发子弹、两颗手榴弹、1支步枪和1套棉衣,负重共65磅。而当时他和大部分的年轻战士一样,只知道部队要转移,“对长征一无所知”。

但中央苏区里发生的事却让这个秘密行动似乎有迹可循,一些准备工作已在悄悄进行。

1934年春天,两年前藏于瑞金附近山洞里的大批财物被搬出,这其中包括100多万枚银元。大规模的征兵与征粮运动也在那年的春夏之交进行,1934年5月,当时24岁的曾宪辉忙于扩大红军规模的工作,在登记了1000名入伍者后,他自己也参了军。与此同时,根据地的车间也开始修理枪支武器,生产新的手榴弹。

那年夏天先行转移的两支队伍也在日后被认为是准备工作的一部分。一支是从江西瑞金出发北上的红七军团,一支是由江西碧溪、新江地区向西出发的红六军团,周恩来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提及这两支队伍的任务:一支是探路、一支是调敌。

保密的结果是有效的。史料记载,中央红军走了一个星期后,国民党5省“剿匪”联军西路军总司令何键于10月21日向西路总司令部参谋长转发蒋介石的电报:“综合各电,判断匪之企图西窜行将实现。”

高度保密措施的影响是双向的。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教授孙伟分析,红军的秘密“既瞒住了蒋介石,也瞒住了自己人”。遵义会议的决议也总结说,西征之前,在党内、军内和群众中没有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这影响了红军指战员的热忱与积极性。(待续)

(摘自《中国青年报》)